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应用化学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培育学科,设有2个研究所(应用催化研究所和电镀研究所)。2001-2005年期间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培育学科,2001-2005年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重点学科。2003年我校应用化学学科获准为应用化学联合硕士点(与上海水产大学),现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8人。以学科建设为依托,大力加强科研工作,进一步提高我系的科研和学术水平,以教学促进科研的进展,以科研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。
本学科研究方向为:1、催化技术及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。2、香精香料的合成及应用。3、电镀技术和稀土化学品的研究及开发。
学科带头人简介:
学科带头人卢冠忠,博士,教授,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院长,上海市应用化学重点培育学科学科带头人,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(973计划)项目首席科学家。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和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。国家发改委稀土专家委员会成员。兼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和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,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和催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,中国稀土协作网副理事长,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理事长,中国化工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,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和高等工程教育分会常务理事,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,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催化学委员会副主任等。兼任《Journal of Rare Earths》、《中国稀土学报》常务编委,《催化学报》、《分子催化》、《燃料化学学报》、《无机材料学报》、《化工进展》、《工业催化》等学术期刊编委。近年来,主要从事催化新材料的设计、制备与催化化学的研究,并开拓在环境保护和有机化工领域中的应用,在“稀土氧化物催化剂”、“机动车尾气净化与环境保护催化剂”、“环境友好催化剂(重点是新型固体酸和杂原子分子筛催化剂)与催化过程”、“新型加氢催化剂”、“无机催化功能膜及催化反应器”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中,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60多篇。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4项(已授权8项)。最近两年,发表研究论文约70篇,其中SCI收录32篇。其中国外知名期刊23篇。EI收录约4-5篇(不计与SCI的重复收录),国内其他核心论文约15篇,国际学术会议论文约10篇,国内学术论文约15篇。作为第一完成人,“稀土在非贵金属汽车尾气净化三效催化剂中作用的研究” 1998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(基础理论类),“无机催化功能膜的制备与应用的基础研究”2002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(基础理论类)。“汽车尾气三效净化催化剂”获2006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。“LPG汽车尾气稀土催化净化器”2005年获上海工业博览会创新奖。2004年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。在曙光学者十周年庆祝期间,被评为“优秀曙光学者”称号。1994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。1995年入选上海市教委和教育基金会首届“曙光计划”,1997年入选国家教委“跨世纪优秀人才”和上海市“优秀学科带头人”培养计划。曾被评为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、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、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、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、上海市军队转业干部先进个人标兵等十多项荣誉称号。
本学科的人才队伍情况:在原有18人的基础上,现扩展为39人。正高11人,占32%,副高25人,占64.1%。学历结构:博士74.4%,硕士17.9%,学士(本科)7.7%。45岁以下的教师占高级职称的79.5%以上,45岁以下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74.4%。24%教师具有国外学习、研究、访问的经历。引进应用化学专业博士9名,香精香料专业博士9名;选送8名到国外进行访问研究;培养了5名4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。
本学科近4年来本学科成员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09项,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(973计划项目1项),省市级项目43项,企业横向合作项目66项,共获经费5170.06万元。取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、其它奖6项。
在该学科建设的带动下,2003年成功申报了“应用化学”专业,2004年开始招生。2006年“应用化学”专业被评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。